李商隐<无题>中关于颈联的问题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18 10:21:48
相见时难别亦难,东风无力百花残。
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。
晓镜但愁云鬓改,夜吟应觉月光寒。
蓬山此去无多路,青鸟殷勤为探看。

关于“晓镜但愁云鬓改,夜吟应觉月光寒。 ”的理解/翻译,我听过三种解释

1 作者以女子的口吻写了此诗(就是说诗中的“我”就是一个女子,所以才需对镜晓妆)
2 这句话是作者对于自己所爱之人的设想。(主人公仍是作者自己)
3 (大概意思就是说人老了,在相思时恐白发。)
4 作者以第三人的角度写了此诗,分别从男方和女方两个角度来写(和2有一点不同)

请大家分辨一下哪种才是正确的或者别的解释,谢谢!
说错了,是四种解释= =

我汗= =居然有两种说法平分秋色= =

我自己再考虑下= =

这两句诗写的是对人的思念之情.
丝方尽:丝,与“思”是谐音字,“丝方尽”意思是除非死了,思念才
会结束。
泪始干:泪,指燃烧时的蜡烛油,这里取双关义,指相思的眼泪。

大致可以解释为 春蚕(代指作者本人)直到死的时候他的丝(思念)才到了尽头
蜡烛(代指作者本人)直到烧光了 他的泪才流干

应该是第四种解释,“晓镜但愁云鬓改”,这一句是从女子的角度写的,而“夜吟应觉月光寒”这一句,就应该描写的是男子了。

个人认为是第二种。一个“应”字就说明是设想而不是写实。如果是以第三人的角度,那么尾联如何解释?青鸟究竟为谁传情呢?这样前后文意就不连贯了。

前半句是以男子的角度来写女子
后半句是以女子的角度来写男子
第四种解释偏于正确。

2